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

2024-07-01 04:01:38 | 瀚博招生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相关的问题,今天,瀚博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

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

1.高考并没有实施全国统一高考,所以须按本地高考分数线来,如果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的话,是不可以报考外地一本的,因为外地一本线只针对外地当地的学生。

2.若是外省在本地省份安排招生计划的学校,也是要执行本地省份制定的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的,若没有达到本地省份的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也不能填报外省的一本学校和专业。

3.高考分数没到一本线,如果可以填一本大学,主要也是为了某些学校降分征集志愿作准备的。

扩展资料:

一、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按照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

一些学习意志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二、一本,即本科一批,俗称重本,是指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期间于本科学历层次中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一批录取线,本科学制通常为4—6年。学生正常毕业后授予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本科一批学校一般是985工程/211工程/部分高水平省属重点、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小211工程)、港澳重点(获准在内地统招的港澳知名学府)等不同类型的院校。

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

填外省志愿录取规则

综述:以本省的时间为准。


报考外省的考生录取时间要以本省的录取时间为准,因为在高考录取的过程中,即使是报考外省的考生,最终院校也要报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报给本省的省教育考试院,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录取,所以说不管是本省的院校,还是外省的院校在,只要是在本省招生,那咐弯樱么就都是由本省的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


高考志愿简介:


考生志愿,闹悉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瀚博招生网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衡丛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

江苏考生高考刚过线,如果去外省上本科。可以去外省的哪些学校?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苏考生高考刚过线,如果去外省上本科。可以去外省的哪些学校?的相关内容。

江苏考生高考刚过线,想去外省上本科大学,可以选择的外省院校还是比较少的,由于高考成绩刚刚达到本科控制分数线,即使报考了本科大学志愿,想要被录取也是非常难的。

刚刚过本科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首先在了解去年都有哪些院校在江苏省有本科的征集志愿,这非常重要,知道了这个信息,就可以分析出哪些院校在江苏省是考生报考比较少的,但只看院校还不行,还必须看专业,这些院校有什么专业是招不够人数的,一定要选择好专业。

当然,这样选择只是单纯为了能够顺利被录取,但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和高考报考的初衷,无法就读自己喜欢的院校或专业,如果被录取到就业情况一般的院校及专业,考生也会非常苦恼的。

往年的高考录取数据应该会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到,可以到考试院网站去查一下去年的本科征集志愿的征集计划,了解一下去年都有哪些外省院校在江苏省的招生没有完成,或者也可以看一下去年本科批的 投档分数线 情况,掌握一下哪些院校及专业的 录取分数线 是压线的,选择这些学校和专业报考录取机会会大一些。

以上就是瀚博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瀚博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本地高考一本分数线没到,外地一本线到了,可以报考外地第一批专业吗?”相关推荐
高考没过一本线可以在第一批次填报吗?
高考没过一本线可以在第一批次填报吗?

高考没过一本线可以在第一批次填报吗? 高考没过一本线,是不可以在第一批次填报志愿的,填报了也是无效的。不过即使填报了第一批次志愿,也不影响你填报第二批次志愿,只是第一批次志愿无效罢了。 志愿填报操作流程: 1、将所有满足该批次分数线的考生,分别按文科和理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位置。也就是排队,文科一列队伍,理科一列队伍。如果在文理科排序中出现总分相同,则看单科分数,

2024-01-30 17:54:44
如果分数线达不到一本,可以报本科一批志愿吗?如果报了会滑档吗?
如果分数线达不到一本,可以报本科一批志愿吗?如果报了会滑档吗?

如果分数线达不到一本,可以报本科一批志愿吗?如果报了会滑档吗? 分数线达不到一本,可以报本科一批志愿,在没有被录取的情况下会滑档。 本科(非艺术类)志愿分为本科提前批(含体育、军队、公安、司法、地方公费师范生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本科专业,公安、司法专科专业随该批录取)、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本科提前批各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本科提前批

2024-05-28 08:46:38
孩子广西户口,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在广东本地就读,母亲广东本地户口,孩子可以在广东本地参加高考吗?
孩子广西户口,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在广东本地就读,母亲广东本地户口,孩子可以在广东本地参加高考吗?

孩子广西户口,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在广东本地就读,母亲广东本地户口,孩子可以在广东本地参加高考吗? 现在高考已经可以不在 户籍所在地 考试了。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省份公布了异地高考的政策。以北京为例,相关要求:在京参加高职的学生父母有北京市的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2024-05-25 10:03:15
广东省的考生专插本可以报外地的学校吗
广东省的考生专插本可以报外地的学校吗

广东省的考生专插本可以报外地的学校吗 可以,招生是全国性的你可以报国内的所有院校,不过录取是有分数线的。 插本 ,全称是普通高校专插本,广东省专科升入全日制本科的选拔性考试。插本与 专升本 有所区别,专插本是专科毕业生踏入本科学校深造的其中一种途径,其性质是普通高等教育(顺利毕业后获得的是高等教育证书,非成年教育,专升本属成年教育)。 报考条件: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

2024-05-22 01:26:21
为什么有的大学在本地是一本在外地是二本?
为什么有的大学在本地是一本在外地是二本?

为什么有的大学在本地是一本在外地是二本? 由于全国没有采用统一的高考试卷,部分省份是自主命题,所有不能采用统一的分数线。就目前来看,光是全国卷就有三套,上海、江苏等则是自主命题,各省的高考难度不一样。不仅如此,不同省份的阅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省份的高考分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院校在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是不一样的,会根据考生的分数进行划定,从而在不同省份会有差别。 一般来说,大学的知名度

2024-05-29 18:53:12
我文科生(成都本地),只能考到接近五百分,能上到成都外国语学院(三本)吗?
我文科生(成都本地),只能考到接近五百分,能上到成都外国语学院(三本)吗?

文科类三本院校 文科类三本院校有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大学工

2024-05-05 02:20:44
广东高考过了另外一个专业组但没填可以进吗?
广东高考过了另外一个专业组但没填可以进吗?

广东高考过了另外一个专业组但没填可以进吗? 广东高考是以专业组(也叫专业包)为单位进行投档的,每个专业组最多允许你填组内的6个志愿(另外:每个专业组有服从调剂的选择项),服从调剂-只会调剂你到这个专业组内的你没填的,不会调剂到你没填的另外一个专业组。 广东高考怎么填志愿 广东高考怎么填志愿如下: (一)了解招生录取政策。考生填报志愿前,要认真查阅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广东省2023

2024-06-26 16:26:47
外地户口但从小学到初中就读于宁波可以在宁波读高中高考吗?
外地户口但从小学到初中就读于宁波可以在宁波读高中高考吗?

外地户口但从小学到初中就读于宁波可以在宁波读高中高考吗? 可以的,符合条件即可。 初中升高中的条件,由各市、县(市、区)根据本地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在动态测算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制订。 通过省

2024-06-09 19: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