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

2024-07-28 08:46:43 | 瀚博招生网

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

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

可以。

入选高校专项计划资格的考生均须参加高考,单报志愿、单独录取,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办法由有关高校确定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有关高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志愿填报方式、填报时间等以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为准。

扩展资料:

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领会当地当年发布的有关高校招生的各类信息,熟悉招生政策和规定。

仔细阅读当地当年的招生专刊上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考生填报志愿须知等,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收费标准,所属批次,掌握填报志愿的其他要求等。 瀚博招生网

通过有关院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了解高校的办学地点,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培养方向等。

仔细查阅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对进档考生的排序办法、录取规则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校专项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志愿填报

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

高考国家专项计划需要什么条件

法律分析:
1、与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不同,虽然国家专项计划全称为“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但不管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只要考生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都可以报考国家专项计划。
2、国家专项计划的条件是什么:第一,国家专项是针对高三毕业生报考高等学校的一项计划。报考人员需要符合本年度统一高考报名的条件;第二,报考人员需具有当地连续三年以上户籍,其父母一方或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第三,本人在户籍所在地的高中连续就读三年。要参加资格审查才可以参加国家专项计划录取。

法律依据
《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 国家级专项规划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由国务院审批或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

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

国家专项批次是什么,有什么报名条件吗?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国家专项批次是什么,有什么报名条件吗?的相关内容。

一、国家专项批次是指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有一定的报名条件,包括:

1、符合当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

2、户籍在贫困县(区);

3、高中三年学籍在贫困县(区)。

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需要经过审批才可以填报。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的区别如下:

一、报考条件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指定县市的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和要求就可以。

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只限于指定县市的农村户籍的考生。

二、录取方式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不需要单独报名和递交其它材料,高考成绩下发后,单独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批次,省招办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需要在5月5日前在“阳光高考”平台里单独报名,并提交相应的纸质材料,经过该校专家审核后,于6月13--14日到该校参加笔试和面视(有的学校不需要笔试和面视),合格后享受该校一定的录取分数照顾。
1、根据教育部政策,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

2、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3、在招生录取方面,国家专项计划要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4、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5、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

6、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公安类等对考生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或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

以上就是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瀚博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校专项计划审核通过以后,可以选择放弃填报该志愿吗?”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后,考生原则上不应放弃。一旦初审通过,考生便进入了选拔流程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考生如认为自身条件可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通常不允许放弃已获得的初审机会。原因在于,强基计划选拔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放弃机会的有限性。一旦考生通过了初审,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获得了参与后续考试的机会,而这一机会在选拔过程中是宝贵的。 强基计划录取后的流程也与其他高考录

2024-10-19 23:33:54
中考填报志愿前可以放弃艺考吗
中考填报志愿前可以放弃艺考吗

初三中考艺考时间2023 2023年初三中考艺考时间为1月3日至9日。 考试科目:包括音乐学类、舞蹈学类和美术与设计学类。 1、音乐学类:满分100分。 基本乐科:视唱,考试形式为面试,分值占10%;练耳和基本乐理知识,考试形式为笔试,分值占10%。上述两项均为必考内容。主考科目:声乐或器乐,只需任选一项。考试形式为面试,主考科目分值占50%。声乐和器乐主考时间均不超过

2024-11-08 03:32:16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志愿怎么填报?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志愿怎么填报?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志愿怎么填报? 专业不招生或者计划改变。 高校专项计划资格审查通过,在填报志愿时要在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内把资格审查通过院校填到第一志愿,如果通过多所且所在省份高校专项又是按照平行志愿录取的,可以酌情采取冲,稳,保,垫的填报原则。 高校专项计划资格审查通过,自主招生初审也通过,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把第一志愿分别填报到高校专项计划(按照第一条执行),自主招生两类,且这样填报不

2024-10-12 10:27:11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后,按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填报志愿: 操作步骤 了解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成绩公布后,各高校会公布专项计划志愿填报时间,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 选择志愿 :依据自身兴趣、成绩以及职业规划等因素,在专项计划中挑选适合的专业和学校。 填写志愿表 :按照高校提供的志愿填报表格,填写考生姓名、高考成绩、志愿专业、联系方式

2025-08-23 07:32:14
强基计划录取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录取后可以放弃吗?

强基计划录取后可以放弃吗? 1.强基计划录取后,考生是否可以放弃录取? 2.强基计划录取过程中,考生有哪些机会可以放弃? 3.什么是强基计划?它的目的是什么? 4.强基计划有哪些优势? 5.参加强基计划的学生在哪些方面会获得优先安排? 6.强基计划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就业保障? 7.强基计划毕业生可以选择哪些职业道路? 强基计划入围了校测可以不去吗 可以。如果参加强基计划录取了不去

2024-10-14 07:00:20
高考后,到时填志愿该填写哪个呢, 这么多选项,可以全部填完吗?
高考后,到时填志愿该填写哪个呢, 这么多选项,可以全部填完吗?

高考后,到时填志愿该填写哪个呢,这么多选项,可以全部填完吗? 1、高考填报志愿时,你的高考成绩达到哪个批次的分数线,就可以填报哪个批次的志愿,当然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其它批次就都可以填报了。 2、大部分省份是一次性填报所有批次志愿,少数省份是不同时间分批次填报志愿。请主要考试院志愿填报通知。 3、高考可以填报的志愿项目非常多,但对于普通考生来讲,只需要填报普通批次即可,包括普通本科提前批,

2024-07-23 05:35:27
被提前批院校录取了,可以选择放弃吗?
被提前批院校录取了,可以选择放弃吗?

被提前批院校录取了,可以选择放弃吗? 可以放弃,但会影响下面的录取。 以2020年青海省高考为例: 考生被院校录取后,可以放弃录取资格,但不能参与后续的录取工作,且必须要与录取院校取得联系,征求院校同意。否则,如果招生院校将学籍注册到教育部学信网上,将影响考生下一年度的录取注册(包括影响参加高考资格)。如果考生不征求录取院校同意,私自放弃录取资格,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024-08-27 00:45:04
地方专项计划通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地方专项计划通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地方专项计划通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地方专项计划通过后,考生需登录指定的报名系统进行志愿填报。此阶段填报志愿前,考生应仔细研读相关规则,确保填报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地方专项计划针对特定人群设计,通过考试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严格遵循系统提示的步骤和规则,以免因填报不完整而影响录取。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心理状态,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这一步骤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

2025-08-03 02: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