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

2024-08-06 20:54:36 | 瀚博招生网

今天瀚博招生网小编整理了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

湖北高考分数分布

1、本科第一批:理工512分,文史561分; 2、本科第二批:理工375分,文史441分; 3、高职高专理工、文史类:200分,其中湖北省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湖北省办在市州(武汉市除外)的高职院校150分。

第一次网上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8:00至7月2日17:00,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开通时间6月29日8:00,实行分段截止,其中: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7:00;高职高专提前批、本科普通批、艺术本科A、艺术本科B、艺术高职高专批、体育本科批、体育高职高专批、技能高考本科批、技能高考高职高专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

第二次网上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 8月8日8:00至8月11日17:00,填报高职高专普通批(含高职院校联办本科的高职高专专业)。

特别提示考生:安排在第一次集中填报的批次不能在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时填报,安排在第二次集中填报的批次也不能在第一次集中填报志愿时填报。集中填报志愿截止后,不得补报或修改志愿。每次填报志愿前,考生应先思考、酝酿、考察,预选志愿,填写好志愿草表,再上网操作。

此次发布的填报志愿讲座视频包括9个方面,分别是:招生类别及批次、各批次志愿结构、填报志愿的安排、怎么样填写志愿草表、填报平行志愿有哪些技巧、平行志愿怎么投档、网上填报志愿步骤和要求、艺术考生填报志愿要注意的问题、给考生的特别提示。这些涵盖了志愿填报的所有环节,请广大考生和家长仔细观看。 瀚博招生网

考生录取状态查询最早批次为强基计划(7月10日),最晚为高职高专普通批(8月16日)。

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

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

湖北高考志愿填报能填30个。


湖北高考填志愿可以填30个,2023年本科志愿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填报,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其中,本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和普通类均设置A、B两段,并分别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30个志愿。



志愿录取投档时,分别按文史类和理工类将考生按排位原则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检索,排位高的优先按其院校志愿从A院校到J院校的顺序依次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一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


根据湖北省新高考政策实施,在本科普通批平行志愿中,考生可填报不超过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可选报不超过6个专业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高职高专普通批平行志愿各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


湖北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1.确定高考排名(位次)及线差


填报志愿时,选择学校只以录取最低分为参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年的的控制分数线不同,因此不能只看自己的高考成绩来填志愿。


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及科类,对应每年高考后,都会公布当年的“一分一段表”查询到自己的位次,并计算出自己的线差(考生线差=考生成绩-批次控制线)。位次和线差方法可以对不同年度的录取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相对参考价值较高(注意“大小年”)。


2.初选院校


确定好自己的位次及线差以后,使用第1步查询的位次及线差,参考院校历年录取数据,可以初步筛选出自己成绩能适配的大学



3.精选院校


初步的院校筛选很多,此刻我们要精选出学校。这个步骤需要对学校详细了解,院校需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特色专业,当年是否有招生计划,办学特色甚至食宿条件等等,还可以对比院校近年的招生计划。对院校深度了解,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倾向,最终从初选院校中精选院校。

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

今年全国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是几号?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今年全国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是几号?的相关内容。

各省填报志愿时间不同,详情请留意省考试院通知,有一些教育考试相关的APP也会推送相关信息,同学们留意一下APP就可以了。

一般都是在六月份的下旬开始进行最早批次的填报,按照提前批,本科批和专科批的先后顺序进行填报。

比如去年北京:本科志愿填报时间: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专科志愿填报时间:7月21日8时至7月22日20时。历年来的填报志愿时间都差不了几天,在具体时间没公布之前,参考前几年的数据也可以推出来。

那么在报考之前,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进行分数评估。根据估分划定大致范围,做好预备方案,等到成绩最终公布的时候,从预备方案中选出一套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加以调整,就可以填报了。

然后就是了解专业。先了解自己,你喜欢做什么,你擅长做什么。

然后了解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未来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未来工作前景怎么样。

最后再根据估分了解自己圈定的专业在哪些学校是王牌专业。

最后祝各位同学都能够进入心仪的院校,愉快的度过大学时光。

以上就是瀚博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湖北高考后志愿怎么填”相关推荐
高考后填志愿怎么填?
高考后填志愿怎么填?

高考后填志愿怎么填?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应全面熟悉招生工作流程、招生录取模式设置、全面把握平行志愿投档原理、清醒认识平行志愿报考风险,掌握平行志愿填报技巧,理性选择,圆求学之梦。 掌握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熟读章程、准确定位、拉开梯度、冷热兼顾、冲稳结合”是填报平行志愿的20字方针。 1.熟读章程,全面掌握招考信息 掌握信息是填报志愿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一是招生政策、录取规则

2024-08-14 07:13:13
湖北怎么填高考志愿
湖北怎么填高考志愿

湖北怎么填高考志愿 湖北怎么填高考志愿如下: 所有考生的各类志愿在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填报。进入:2023年湖北高考志愿填报官网入口考生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招生政策规定和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选择填报的院校专业组(专业)志愿,在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中填报志愿。 并对所填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之前,考生可在网上填报或修改志愿,多次修改的以

2024-08-13 03:14:27
湖北高考填报志愿怎么填?
湖北高考填报志愿怎么填?

湖北省高考志愿填报 各批次或同批次不同类型的招生志愿填报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今年湖北省高考志愿按录取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另设“单科优秀考生”志愿和“贫困专项计划”志愿。 高分求湖北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在线等急 填报平行志愿应注意四方面问题问题: (1)注意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排序位置。机读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先后顺序为从左到右、从上

2024-08-26 11:18:15
高考后怎么填报志愿?
高考后怎么填报志愿?

高考后怎么填报志愿? 报考信息: 如历年录取分数线,今年预估分数线,你所感兴趣专业的课程设置等等。 学习、生活信息:学费、住宿费用、所在校区、住宿条件、交通状况、周边设施、教室、教师、图书馆配置、毕业所需学分、学位授予条件等等。 就业信息:你感兴趣专业的就业率、就业去向等等 其他:学校特色、学习或生活上的优惠措施等等。 志愿填报注意: 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

2024-06-27 17:28:12
高考之后怎么填志愿
高考之后怎么填志愿

高考之后怎么填志愿 高考之后怎么填志愿如下: 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填报志愿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考生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在的领域,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太清楚,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咨询一些专业人士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的领域。 二、了解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 填报志愿的第二步是了解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

2024-10-09 12:09:34
湖北高考怎么填报志愿
湖北高考怎么填报志愿

高分求湖北高考志愿填报的问题!!在线等急 填报平行志愿应注意四方面问题问题: (1)注意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排序位置。机读志愿卡中,平行志愿的先后顺序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Z”字型排列,即在机读志愿卡平行志愿栏中,最上一排的左边为①、右边为②,第二排的左边为③、右边为④,第三排的左边为⑤、右边为⑥。 (2)平行志愿虽然是并列的,但志愿之间还是要有梯度,即对于同一批次中的同一组平行志愿,几

2024-06-20 20:36:03
湖北新高考志愿填报怎么填
湖北新高考志愿填报怎么填

湖北新高考志愿填报怎么填 湖北新高考志愿填报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填报志愿,即1个院校专业组代表1个志愿。 本科提前批包括:军队、公安、消防、司法、安全、飞行技术等需体检(或体能测试)、面试和考察(考核)的专业;部分公费师范生、部分航海类专业、小语种、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国家优师计划等专业;经教育部同意的其他院校普通类专业。 高职高专提前批包括:定向培养军士(原直招士官生)、司法等高职高专

2024-11-14 19:59:25
高考出分后怎么填志愿
高考出分后怎么填志愿

高考出分后怎么填志愿 高考出分后,填写志愿对每位考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过程不仅需要理性思考,还需要对自身条件和未来规划有清晰的认知。以下是一些指导性步骤,帮助考生顺利完成志愿填写。 首先,明确志愿方向。考生应根据个人兴趣、特长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期望,确定希望报考的专业或学校类型。这一决策应基于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而非盲目追求热门或名校。 其次,深入研究招生政策。仔细阅读目标学校

2024-10-12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