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

2024-10-10 22:15:14 | 瀚博招生网

瀚博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

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

1、1999年 “3+2”模式
1999年高考模式为3+2,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语数英为3,两门选修为2。
2、2000年-2001年
“3+小综合”
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3、2002年 “3+大综合”
这个模式只在江苏实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该模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但模式要求学生同时学习9门高考科目,负担很重。
4、2003年-2007年 “3+1+1”
此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
5、2008年-2009年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以ABCD来划分等级,全得A者高考总成绩加10分。“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6、2010年—2012年 3+学业水平测试
这次模式与上一次改革大体一致,但是“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只包含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一门得A即高考总成绩加1分,除选修的四门得A即高考加五分。

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高考改革的相关信息。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
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
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
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
2005年夏天,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考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2014年7月底之前出台。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2014年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录取或不分批次按专业
北京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2014年11月30日在京开幕,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为学生提供双向多次选择的机会。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则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
提供盲文试卷
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考点、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等;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台灯、光学放大镜、盲杖等辅助器具或设备;允许听力残疾考生携带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拐杖,有特殊需要的残疾考生可以自带特殊桌椅参加考试;对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号试卷、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等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
此外,针对听力残疾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免除外语听力考试残疾考生的外语科成绩,按“笔试成绩×外语科总分值/笔试部分总分值”计算。
忘带证件可“刷脸”入场
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高考考务工作会。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如果考生忘记或者遗失了身份证(或准考证),监考员可以先验证考生相貌,如果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试时带来。

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

新高考改革有哪几种模式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改革有哪几种模式的相关内容。

高考分6门科目。

1、传统高考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00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300分,总共6门考试科目。

2、新高考3+3模式

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等必考科目,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六门任意选择3门来学习。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总共6门考试科目。

3、新高考3+1+2模式

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1”是指在物理、历史两个科目中选其1科作为必考,“2”是指再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等4门任意选择2门来学习。经统计,该模式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总共6门考试科目。

以上数据出自高三网。

2023年高考各科目分数:

1、传统高考 瀚博招生网

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3+3新高考模式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

3、3+1+2新高考模式

高考总分750分“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以上就是瀚博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考
与“高考制度改革历次方案是什么样的?”相关推荐
山东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总分多少
山东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总分多少

2023高考出分时间山东 2023山东高考出分时间:6月25日。 高考成绩查询事项: 1、时间: 评卷工作结束后,将进行成绩汇总发布。今年定于6月25日下午普通高考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后,发布普通高考成绩(含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届时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为考生推送成绩短信,考生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为高考报名使用的手机号码。 2、查询方式: 考生也可通过“考生号+证件号后四位+

2024-08-02 18:56:15
陕西高考后专科录取批次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陕西高考后专科录取批次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陕西高考各高校投档线2023 陕西高考各高校投档线2023如下: 2023年陕西高考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史类489分、理工类443分。本科二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史类403分、理工类336分。 高职(专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史类150分、理工类150分。 艺术文(文化课)本科分数线302分、专科105分,艺术理(文化课)分数线本科252分、专科105分。

2024-07-31 04:34:34
2023陕西高校投档线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2023陕西高校投档线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2023陕西高校投档线 2022年陕西高校投档线西安交通大学595分、西北工业大学575分、陕西师范大学555分等。 1.学校背景和历史: 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于1896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府之一。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秉承“明德厚学,力行善志”的校训,凭借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高水平高校之一。 2.学院和专业设置: 西安交通大学设有多个学院和

2024-07-22 23:04:13
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高校的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标准是什么?
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高校的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标准是什么?

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后,高校的录取方式有什么变化标准是什么? 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 从2021年起,以“院校专业组”的方式,按平行志愿投档。 “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高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院校专业

2024-08-24 02:42:52
河南实施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吗
河南实施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吗

2023河南高考投档时间 2023年河南高考各批次投档时间如下: 1、本科提前批:7月8日~10日。 2、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11日。 3、本科一批:7月19日~21日。 4、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7月22日。 5、本科二批:7月30日~8月1日。 6、专科提前批:8月5日~8月7日。 7、高职高专批:8月11日~8月13日。 投档是各地招生办根据考生分

2024-07-14 17:23:08
河北省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三套志愿填报方案具体是什么?
河北省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三套志愿填报方案具体是什么?

河北省高职单招报名流程 河北省高职单招报名流程如下: 1、考生打开“河北省高职单招服务平台”(),先进行系统登录,需输入姓名、考生号、密码(首次登录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 2、考生首次登录系统后,需先修改登录密码。为保证信息安全,考生应尽量避免使用简单密码(例如:由纯数字、纯英文组成的密码)。密码修改完毕后,考生需使用新密码重新登录系统,登录后,在个人中心选择“报考缴

2024-06-21 05:29:45
陕西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陕西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2024年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是怎样的?

陕西高考平行志愿录取规则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且院校有计划余额时,即被投档。 2022陕西高考志愿填报: 在考生分数、位次和各批次、各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之后,考生登录

2024-08-04 18:28:38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会影响录取率吗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会影响录取率吗

广东高考改革方案会影响录取率吗 一、广东高考改革方案不会影响录取率。 二、广东高考改革方案,主要的政策有两个: 1、本科二批A线(主要招生学校是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二批B线(招生学校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并轨招生,统一为本科二批。 2、不分文、理科。 以上两个政策,是不会减少录取总人数。 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规

2024-06-30 1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