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

2024-10-10 23:16:14 | 瀚博招生网

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

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

强基计划报名是不需要学校推荐的。你可以关注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在其发出强基计划的通知后自主报名强基计划一般学校是不组织学生报名的,需要考生自己报名,但是也有可能有些学校会同意组织。

可以问下学校老师哈,然后你自己也关注你想要报考的学校的强基计划信息,准备好其需要的相关资料,关注报名时间,千万不要错过时间。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对于强基计划招收的考生,各高校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也应该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这一点对本科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

2023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怎么选择专业

强基计划中的基就是指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生物及历史专业、哲学专业、古文字学专业等相关专业招生。也就是说强基计划院校的招生专业一般只有上述这些专业,其他专业不在强基计划的招生范围。
2023强基计划都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开放了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生物专业、历史专业、哲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等。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考生要如何选择专业
①兴趣爱好测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辅助完成兴趣爱好的测评,如典型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可以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②学科特长。例如,拿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来说,更适合理科思维强的学生,需要学生具备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等。
③目标校王牌及优势学科。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长,在确立目标专业也要对目标校展开考量,充分了解其招生专业的学科实力、培养方向、就业读研情况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④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强基计划贯通培养的模式提醒着考生在做出选择时必须慎之又慎,从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出发考虑,这个时候考生也可以多听听父母过来人的建议,多方考量。

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

高校强基计划有什么区别吗,如何选择?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校强基计划有什么区别吗,如何选择?的相关内容。

特点不同: 高中的重点班是重点培养一批好学生,这些好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的扎实,学校培养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为学校的升学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而强基班的目标就是抓住这些孩子的基础,因为这些孩子的基础还非常的薄弱,需要他们认真学习。

强基班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强基班注意事项 瀚博招生网

强基计划是以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录取,考生需要经历“统一高考—入围校考—高校考核”等多个环节,这样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惯性思维,在校测环节增加了学科素质、综合素质等测试,根据自己的特长录取到相应专业,将天赋适合的学生引导到对应专业研究的前沿,避免专业“盲选”。

另外,强基班的学生在入学后会享受顶尖的配置和畅通的成长发展通道,在阶段性考核达标的基础上,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无意深造的考生也需要慎重选择。

以上就是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瀚博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强基计划
与“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学校推荐吗”相关推荐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需要填自我推荐吗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需要填自我推荐吗

中山大学强基计划需要填自我推荐吗 不需要。根据查询中山大学官网显示,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竞争小不需要填自我推荐,清华、北大等名校强基计划需要自我推荐,强基计划指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报名条件有哪些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2024-10-10 14:22:18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需要去北京校测吗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需要去北京校测吗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需要去北京校测吗 不需要。根据查询北京大学官网得知,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不需要去北京参加校测,只需要在网上确认即可。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成立于1898年,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 3+证书考本科?考校测难吗? 高职高考3+证书并不复杂,就是包含了语、数、英,考试内容主要是初中及高中的知识点,核心在高一,有一些中专学校根本不会教文

2024-04-10 14:44:18
成都三本院校,考研需要报班吗?有推荐吗?
成都三本院校,考研需要报班吗?有推荐吗?

成都三本院校,考研需要报班吗?有推荐吗? 报不报看个人需要吧,如果基础不好,或者想考名校,那肯定报班比较好了。实在纠结的话,我建议可以报个可以重复听课的,天道考研,不错,可以重复听课,价格低,而且还有答疑。其实考研备考主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自己多努力就够了。报班是为了让考上更有保障。加油 全国比较好的三本院校 1、珠海科技学院 珠海科技学院原名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创建于2004年5月1

2024-10-02 01:05:34
强基入围后还需要填报志愿吗
强基入围后还需要填报志愿吗

强基入围后还需要填报志愿吗 按规定,已被高校“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考生可以不用再填报志愿。 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 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并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录取名单,提交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 各省级招办应在提前批次录

2024-07-10 17:54:18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1、搜索阳光高考网;2、进入网站后,点击“特殊类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3、点击“强基计划”;4、注册/登录高三学生学信网账号,确认信息;5、填报志愿;6、确认志愿表;7、下载志愿表并打印,本人签字确认,学校盖章;8、上传志愿表;9、缴费。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指的是基础学科招生的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

2024-10-10 11:18:50
强基计划报化学好吗
强基计划报化学好吗

强基计划报化学好吗 强基计划是中国政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而实施的子计划之一,旨在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基计划对于提高我国化学科学技术创新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报考化学这门学科需要有一定的兴趣,及较好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实验技能以及数学与物理的知识基础。对于化学专业而言,强基计划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学习条件和更广泛的研究平台

2024-10-10 17:18:34
强基计划的体测要求严格吗
强基计划的体测要求严格吗

体育纳入高考!36所一流高校体测标准出炉! 海南2022年起中考体育增加游泳、三大球选考,2024年起体育总分增至60分 日前,海南省教育厅出台《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考试方案(2021年修订)》(下称方案)确定,自2022年起,调整中考体育科目考试方式为必考+选考,除跑步这一必考项目外,增加选考项目,游泳、跳绳及三大球将逐渐被增加至选考项目中,中考体育总分也将于2024年起增加至

2024-10-10 14:13:46
舟山中学录取人数包括强基计划吗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舟山中学录取人数包括强基计划吗 2023强基计划报名人数

清华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清华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清华大学录取名单:蔡一在,胡鸣镝,甄林睿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陈俭德,王麒诺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陈一,蒋弘杰,陆金浩来自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

2024-07-05 09:5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