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

2024-10-21 05:23:04 | 瀚博招生网

今天瀚博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

2019年天津高考高考加分项目减少

天津高考高考加分项目再“瘦身”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被取消相关细则本市正在制定中

主持人:新年伊始,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取消的加分项目包括体育特长生加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科技类竞赛加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等五项。仅保留了“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等六项。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高招处昨天表示,本市相关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来听记者田晓曦的报道。

昨天记者对南开中学、21中、66中等学校的20多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九成以上学生对取消加分政策点赞。南开中学高三理科班学生李林告诉记者,身边一些学生获得的奖项很多,取消加分可以使所有同学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66中学学生刘瑞杰认为,高考是比拼实力的考试,取消加分可以让考生们都轻装上阵,减轻因加分给普通学生带来的心里负担。

【录音:数学好的取消一个奥数(加分)对他的影响也不大,他在高考中数学成绩也会很好,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减少一些压力,差一分有时候就可以决定一个学校能不能去。】

在这次取消加分政策前,本市还出台过取消在高考中对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三好学生的加分规定,高三学生沈泽坤说尽管自己没能享受到加分政策,但是仍信心满满的参加了美术统考,希望在今年报考一所美术专业特色高校。

【录音:还要参加高考,艺术生里有三好的,但是现在也不加分了,反正就是公平了。】

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已经进入应考的准备阶段。采访中注意到,与往年不同,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后,很多高一、高二的学生不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加分项的比拼上,本市一些培训机构开办的奥赛班、科技特长班和以前相比较为冷清,少数参加学习的学生说,与之前的最大不同是,现在已然没有了学习的压力,而将学习变成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自觉行动。66中高三班主任王宁明显感到,学生们课余负担减轻后,学生课上精力更集中,取消加分利大于弊。

【录音:取消这10分20分来说对他们还是更有劲头,离那些好的学生差距更近一些了,家长也是比较关注这个事情。】

这次全国范围再次“清理”高考加分项目,特别是删除了最容易弄虚作假的加分项目,比如体育特长生,省级优秀学生加分等项目,为高考营造了公平环境。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高招处昨天表示,天津高考加分方案仍在制定当中。

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

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

高考给少数民族加分的规定最初是出于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和保障民族平等教育机会的目的而制定的。加分政策的设计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民族、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继续深造。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分政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高考的不公平、不透明;少数民族学生被视为补偿对象,而忽略了其个体差异性。因此,自2021年起,我国已全面取消高考中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实行平等竞争、公平选拔的原则。

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

为什么要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呢?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什么要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呢?的相关内容。

高考加分政策有它的道理,有些加分是不可取消的,如烈士子女加分政策等,但有些加分项是否具有实用性仍需讨论。如本次教育部取消的项目中的体育特长生、科技类竞赛加分等,它们的存在,难免会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内卷”,高中生们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要分心去“卷”竞赛、“卷”特长,如若不然,别人有了加分而你仅靠着裸分,岂不是在起跑线上便落下了一大截?甚至于,这类加分政策有时会被官场、资本钻了空子,成为滋生不公的平台。如此看来,这些项目的取消是大有裨益的。
加分政策给一部分考生提供另一种发展途径,这样能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不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受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

高考加分项目确实能帮助到许多学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也引起了有些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有些学生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但是最后往往考的学校不如那些特长生们,学生们心里会感到不平衡。
虽说加分的政策的初衷是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体现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比如有特长的考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再比如很多优秀的学生干部、体艺等特长生可以享受到这些待遇。

尤其是少数民族子女享受到的加分政策,还有烈士子女享受到高考加分政策等,都是可以理解的。 瀚博招生网

以上就是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瀚博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考
与“什么时候高考不再加分了?”相关推荐
单招考上了,就不用再参加高考,不用去学校了吗?
单招考上了,就不用再参加高考,不用去学校了吗?

单招考上了,就不用再参加高考,不用去学校了吗? 是的。 单招是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引导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决定由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

2025-02-22 12:40:13
月考高中加附加分是什么意思高考的时候怎样加不加
月考高中加附加分是什么意思高考的时候怎样加不加

月考高中加附加分是什么意思高考的时候怎样加不加 针对 特长生 加分政策。高考加。 高考附加分是指针对不同的考生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补偿性的加分政策,主要是针对 弱势群体 ,比如 少数民族 学生、烈士子女等。另一类是鼓励性加分政策,主要是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或者特长表现突出的学生。录取时可以加5分投档,最高可加20分。 如高考附加分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

2024-10-17 14:21:17
独立学院证书不再母校发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颁发的?
独立学院证书不再母校发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颁发的?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班分数? 2021年广西民族大学预科录取分数: 广西,本二批预科A类,理工类,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最高分475,录取最低分403,录取平均分444.47。 广西,本二批预科A类,文史类,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最高分519,录取最低分481,录取平均分501.44。 广西,本二批预科B类,理工类,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最高分486,录取最低分432,录取平均

2024-12-12 04:48:11
安徽省今年的高考国家二级运动会不再享受加分了?以后都不加分了吗?
安徽省今年的高考国家二级运动会不再享受加分了?以后都不加分了吗?

安徽省寿县教育局高考优惠政策 据安徽省教育厅消息,2010年起,省级优秀学生不再享有高考加分投档政策,并且不再享有免试保送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资格。在安徽省独生子女中考,高考没有任何优惠。2010年只有福建农村独生子女中考可获加3—6分。 安徽省今年的高考国家二级运动会不再享受加分了?以后都不加分了吗? 1、根据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取消4项高考加分项目,此后获得

2024-10-14 21:06:03
高考加分什么时候公布?
高考加分什么时候公布?

高考加分什么时候公布? 公布的高考成绩不包含加分。 其中烈士子女(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地方性加分政策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安徽地方性加分项目有: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2024-07-18 16:29:08
福建高考政策性加分什么时候加分
福建高考政策性加分什么时候加分

福建2009高考加分政策 省里给的《2009高考加分照顾政策》中这么写: (一)适用于全部招生院校的。。。 三、下列考生可享受加20分。。。 7.归侨华侨子女。。。。 所以按规定是加20分,如果你只有加10分,你应该去你所在地的高招办讨个说法! 2023年福建成人高考加分政策?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在备考2023年福建成人高考的考生一定知道部分人也是希望能为考试成绩多一

2024-12-19 04:23:15
拿了大学毕业证能不能再参加普通高考呢
拿了大学毕业证能不能再参加普通高考呢

我大学毕业了还想参加高考,需要啥条件 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包括学历要求、法律遵守、身体健康和年龄限制。学历要求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大学毕业不符合此条件。 报名者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报名者身体健康。 报名者学历需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报考军队院校有特定条件。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岁,男女比例有规定,且需符合军队院校体

2024-12-09 12:46:19
什么时候正式取消高考加分
什么时候正式取消高考加分

什么时候正式取消高考加分 法律分析:按照教育部安排,高考加分项目正在逐渐减少,但全部取消高考加分目前还不现实。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将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

2024-10-24 0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