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19:16:52 | 瀚博招生网
2025年退伍士兵考研专项计划的有效期为3年 。具体规定如下:
有效期说明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可以加10分,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里的3年是指自退役之日起的连续3个年度内,每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都有机会享受加分政策,而不是指可以考3次。
专项计划设置 :自2016年起,教育部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收硕士研究生。该计划在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不得挪用。
报名与审核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在报名时需选择填报该专项计划,并按照规定填写入伍前入学信息、入伍和退役相关信息。考生在复试前需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调剂政策 :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同时,如果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也需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相关照顾或加分政策。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专项计划扫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相关内容。
专项计划扫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一、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介绍
设立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2016年起,教育部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简称“士兵计划”)。该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旨在支持退役大学生士兵继续深造,提升综合素质。
计划概述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一部分,坚持“自愿报名、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该计划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专项专用,不得挪用。每年9月底或10月初,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可查询当年大学生退役士兵计划的具体名额及其分配。
二、报考条件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高校学生 :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应征入伍退出现役的高校学生 :
入伍前已从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毕业;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翌年毕业在校生,服役期间毕业; 瀚博招生网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入伍前办理休学保留学籍,退役后回到原学校复学;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新生,入伍前办理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回到原学校复学;
入伍时是高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或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或入学新生,退役后未复学(或复学后退学),另外获得本专科学历。
需要注意的是,入伍前无大学学籍/入学资格,即仅以初高中、中专毕业生身份入伍,退伍后再考取大学的,不符合专项计划条件。
入学新生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和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手续后入伍 :若拿到录取通知书但未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并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手续,而直接入伍的,则不符合专项计划政策规定。
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报考学校的相关规定。
三、报考流程
选定报考学校及专业 :选学校及专业时,可参照该院校往年的公告,确定学校是否有“士兵计划”名额及名额多少,并确定该院校对于报考专业有无限制。
网上报名 :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如实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网上报名期间需留意报考院校的官方公告,并及时按要求完成相关材料的提交。
专项计划填报注意事项 :在网报系统中,“报考单位”的“专项计划”项选择“退役大学生计划”,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注意,专项计划填写“退役大学生计划”者,相关入伍、退役信息不得为空。
现场(网上)确认 :近两年大多数地区均开始采取网上确认,士兵计划确认时间和统考生一致。考生应留意考试所在省省招办及报考点公告,并保留《入伍批准书》、《退出现役证》编号及文档以备待用。现场确认和复试都会查验《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
参加初试 :报名确认后,考生需按规定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或按规定参加推荐免试招生。
四、复试与调剂
复试 :专项计划考生不与普通统考生进行排名,复试线一般比统招低。具体的分数线、复试模式与录取方式都是由院校自主决定,可在目标学校网站上查询通知。
调剂 :专项计划考生调剂需符合学校关于专项计划调剂的要求。专项计划的调剂跟普通计划的调剂一样,第一志愿复试跟调剂不冲突。通过调剂系统,可以同时调剂三个学校,接受一家学校的拟录取之前都可以调剂,互不影响。
五、学费与福利
学费与奖助学金 :大部分学校中,专项计划考生与普通统考生在学费、奖学金、助学金方面标准相同。但部分学校对专项计划考生采取不同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标准,考生可自行到学校网站查询。
攻读更高层次学历不减免学费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本/专科的学费国家可以补偿,但读研不在减免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国家为支持退役大学生士兵继续深造而设立的一项专项计划。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可通过该计划报考硕士研究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希望有意向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能够抓住这一机会,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以上就是2024年全国“士兵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已发布! (2025年退伍士兵考研专项计划几年有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瀚博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退伍士兵大专升本科政策 退役大专生免试专升本政策如下: 1、专升本免试对象对象为专科时期参军且完成专科学业退役大专生士兵,也就是说在入伍之前已经是一名全日制大专在读生或者毕业生才能享受该政策,退伍后取得的大专学历或者当兵前的成人大专都不属于免试的对象。 2、免试就读本科所需要的材料要三等功才能免试,但三等功是2022年以前的免试专升本才需要用到,2022年以后,只要有大专毕业证和退伍证
退役士兵专项计划考研院校有哪些? 退役士兵专项计划考研院校有 东华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 等。 1、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DonghuaUniversity),地处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 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 、“ 211工程 ”建设高校。 2、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Huaibe
合工大数学专业考研分数线 1.依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各学院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复试比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复试比例为130%,其他学院复试比例均为120%,各专业复试分数线见附件。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的考生,初试成绩加分后达到所在学科(专业)复试分数线的,可参加复试。
退伍士兵计划如何择校 退伍士兵计划通过确定目标学院的级别、找到符合专业要求的学院和大学、检查目标学院的分数线来择校。 1、确定目标学院的级别 有的战友可能是大专生,也可能是本科生,他们想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想进入一所比本科稍好一点的大学,他们对目标学院有明确的要求。有些战友可能只想考研究生,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对目标学院没有明确的要求。 2、找到符合专业要求
2018年MPACC详细的报考流程及考试时间 10月联考报名 12月联考考试 次年2016年2月联考成绩/调剂复试 3月国家分数线公布 4月填报调剂志愿 考试科目: MPAcc的考试科目与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相同,考试时间为一天,考试内容包括: 英语二总分100分,题型分布为: 1、综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题0.5分,共10分 2、阅读5篇文章,每题
士兵考研最容易的学校是哪几个? 退役士兵考研最容易的学校考研院校有东华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 每年士兵计划就这几个名额,退役复学的大学生退役士兵也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另外,警大已明确公布,公安技术专业各学科研究方向不纳入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范围;这也使得公安学成为了群雄逐鹿之地。 首先退伍大学生的话考研近两年国家是
湖北专升本退役士兵专项计划及单列录取什么意思 在湖北普通专升本报考人群中,除了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考生:退役士兵。 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应征入伍,与考试前一年退役并经民政部门备案的退役士兵,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普通专升本考试。 一、退役士兵报考条件: ①具有湖北省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学历; ②在服役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 ③自愿报名参加普通专升本考试
少数民族骨干/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2023年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专项计划录取信息 在考研的定向招生中,有两项特别的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它们为考生提供了相对较低的复试分数线,是不少同学冲击名校的途径。以下是这两个计划的简要介绍: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面向特定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汉族考生。生源范围包括内蒙古、广西等地,以及海南、陕西等省的部
2024-09-21 04:53:45
2025-04-10 05:18:07
2024-12-02 09:33:11
2024-11-28 09:35:24
2024-11-09 05:02:32
2024-10-14 16: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