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15:16:17 | 瀚博招生网
在沈阳市沈河区。 瀚博招生网
据2015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沈阳二中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339亩,建筑面积13.1万平米,开设有8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教工345人。
沈阳二中简介:
沈阳市第二中学(Shenyang No.2 High School ),简称沈阳二中,直属于沈阳市教育局,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辽宁省唯一通过ISO14000国际质量认证的学校。
沈阳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49年,在张学良将军于1925年创立的同泽男中原址的基础上,以省四中为主体,合并市立一中、二中、三中和省立二中的高中部,成立了沈阳二中,是新中国第一批省立重点高中。
2020年9月7日,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部综合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沈阳二中有实验楼、图书馆、艺术中心、语音室、计算机广场、多功能厅、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等设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阳市第二中学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沈阳市高中学校实力如何?的相关内容。
关于沈阳市高中学校实力,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档(以大致18分左右,每科大致2分为区分度划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沈阳哪个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为航空航天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航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航空航天工业部,是六所部属本科院校之一,现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同时也是辽宁省唯一一所航空航天院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
沈阳工学院在哪个区 沈阳工学院在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学校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9036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在51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招生。 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创新人才2人,省级专业带
沈阳大学美术专科在哪个校区 沈阳大学分四个校区:沈阳大学北校区地址: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21号沈阳大学南校区地址:沈阳市东陵区文萃路55号沈阳大学小河沿校区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万泉街14号沈阳大学新民校区:地址:沈阳市新民市南街---------------------------------------------------------------------------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
沈阳大学土木工程在哪个校区 南校区:小河沿附近。北校区:总校区分两部分。北校区分南院和北院。南院是运河以南。大门位于大东区联合路,公交115.112.113.256.168.276。北院是运河以北,位于大东区望花南街,公交113.131.229.212.123。 南院和北院风格不同。南院比较安静,花园、人工湖、喷水池、教学楼一般都是新建的,环境比较优雅,浴室收费很低,就是感觉不方便。南院没建
沈阳二中高考成绩2022 沈阳二中2022年高考,报考687人中最高671分,600分以上435人,32人进入辽宁前1000名。 沈阳市第二中学 直属于沈阳市教育局,是辽宁省首批 示范性高中 ,是辽宁省唯一通过ISO14000国际质量认证的学校。学校校训:大气成就 大器 。沈阳二中不仅拥有高规格的教学主楼,而且拥有设施完备的实验楼、图书馆、艺术中心、计算机广场、网络控制中心、多功能报告厅
辽中区第一高级中学高考成绩 554。辽中区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54年,1979年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2007年4月评为辽宁省示范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办学成绩显著。辽中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高考成绩平均分554分,继往年更上了一层楼,诞生了两名考入北京大学的优秀学子。 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高考成绩 本科升学率为84%。2022年,辽中二高617人参加高考,本科上线519人,理科3
通信工程二本学校排名 B+等: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同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
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明确办学目标,实现“四个转变” 建校初学校就确立了“创办高质量、现代化、能示范的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逐步转变抑制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特别是转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办学轨道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转变
2024-06-21 02:45:12
2024-06-20 08:14:50
2024-07-01 05:59:52
2024-06-23 12:51:22
2024-07-15 09:29:50
2024-06-22 20: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