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02:55:33 | 瀚博招生网
专升本考试的报名条件对跨省报考有所限制。通常,专升本考试只允许考生报考专科所在省份的本科院校,并且所报专业必须与专科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然而,部分省份如天津、海南、广东、上海,对于外地就读本省户籍的学生,允许其报考本省的专升本学校。
以天津为例,专升本报考条件如下:
(1)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且被天津市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学校录取。
(2)具有天津市户籍的往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且被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学校录取。
(3)具有天津市户籍,通过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被外省市高职高专学校录取的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
反之,以下情况不符合报名条件:
(1)非应届在校生。
(2)因舞弊被取消报名资格或入学资格者。
(3)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广东专插本的报考条件更为具体,包括了广东省户籍的普通高校应、往届专科毕业生,具有广东省户籍且在报名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非广东省户籍就读广东省普通高校的应届及在择业期内的往届专科毕业生,非广东省户籍在广东省参加普通高考被外省普通高校录取并就读的应届及在择业期内的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报考职教师资专业的特定条件。
同时,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户籍、学历等相应报考条件的原省级以上扶贫管理部门登记在册的考生。
(2)退役大学生士兵,可申请参加相关高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免试专升本招生。
上海专升本的招生对象包括了本市普通高校2022届专科(含高职)毕业生和被外地高校录取的2022届专科(含高职)上海生源毕业生,以及符合国家政策的基层服务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本市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毕业生和被外地高校录取的专科(含高职)上海生源毕业生,两类退役士兵考生等。
上海专升本的报考条件包括了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要求,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要求,以及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士兵考生的免试政策等。
最后,海南专升本的报考条件主要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以及海南省普通高校普通高职(专科)层次的应届毕业生或海南省生源在省外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通高职(专科)层次的应届毕业生,且符合有关招生院校的报考条件。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2015年江西高考报名条件
(一) 符合下列条件且户籍在我省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4、报考“三校生”(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下同)对口招生的考生必须是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具有报考资格学校的应届毕业生。
(二)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符合第(一)条第1、2、3款所述条件,在我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的,可到学籍地(或居住地)县(区)招考办申请报名。
(三)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符合第(一)条第1、2、3款所述条件,持有我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可在定居地所在县(区)招考办申请报名。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同时举办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进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跨省招收的学生不得参加我省高职院校(三校生)对口招生升学考试。
(五) “三校生”的应届毕业生既可报名参加高校对口招收“三校生”的考试(报名条件按省教育厅当年文件规定执行),也可报名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但二者不能兼报。往届“三校生”只能报名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高职院校招收的一年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参加高考,只能单报高职(专科)。
瀚博招生网(https://www.hb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全日制专升本跨省条件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全日制专升本跨省报考政策基本上不支持,一般仅限于专科所在省份的本科院校报考,专业需对口或相近。部分省份如天津、广东、上海、海南、青海等,对天津、广东、上海、海南、青海生源地考生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开放报考。
天津专升本的报考条件包括:遵纪守法,身体状况符合要求,且需为本市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学校应届专科毕业生,具有本市户籍的往届专科毕业生,或具有本市户籍,被外省市高职高专学校录取的应届专科毕业生。
广东专插本报考条件为:遵纪守法,身体状况良好,需为广东省户籍的普通高校应、往届专科毕业生,或在广东省参加普通高考被外省普通高校录取的专科毕业生。
上海专升本招生对象包括:本市普通高校2022届专科毕业生,被外地高校录取的2022届专科上海生源毕业生,以及符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规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专科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两年内可报考。两类退役士兵考生需符合相关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
海南专升本报考条件为:遵守宪法和法律,身体状况良好,需为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应届毕业生或省外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通高职(专科)层次应届毕业生。 瀚博招生网
青海专升本报考条件包括:我省各高校2022届普通全日制专科应届毕业生,省外高校青海籍生源应届普通全日制专科应届毕业生,应往届已毕业退役士兵。所有考生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身份状况符合专业要求,符合青海省当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良好,能如期毕业。
以上就是瀚博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专升本跨省可以回本地上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瀚博招生网:www.hbzhaosheng.com专升本报考可以跨专业、跨省份吗?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老师,我学物流管理的,专升本可以报哪些专业呀?”“会计专业可不可以报小学教育?”“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专升本能不能报其他专业呢?”“在山东读的大专,能不能跨省份回户籍地河南报考专升本呢?”最近我们收到很多同学关于统招专升本考试是否可以跨专业、跨省份考试的问题,今天来给大家做统一解答。 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吗?专升本能不能跨专业,
请问专升本可以跨省报考吗? 专升本是不支持跨省报考的,专升本只限报考专科所在省份的本科院校,且所报专业必须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专业,部分省份可以允许外地就读本省户籍学生报考本省的专升本学校。 例如: 天津专升本报考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且符合下述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 (1)参加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且被本市普通高校或高职高专学校录取的
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吗? 不允许。 对所报专业没有特殊要求的可跨专业报考,但学校对专业是有特殊要求的。 全日制统招专升本不允许跨文理科报考,文科可以报考文科类,理科可以报科理科类。 在2005年之前,全国的许多211重点院校都招收专升本,而且专业很多,但是到了2005年以后,全国主要的重点大学基本停止招收专升本,到了2008年以后,招收专升本的院校就更少了。 这两年招生院校大
专升本跨专业可以吗? 专升本可以跨相近专业,专业跨度不能太大。 考生要根据专科毕业专业和专业指导目录中本、专科专业对应关系报考。跨专业报考前要仔细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专业要求等,不能随意跨专业报考,尤其是医学类专业要求更为严格,一般是只能报考相同专业。 以山东为例说明: 2022年山东专升本考试可以跨专业报考,但要根据专科毕业专业和专业指导目录中本、专科专业对应关系报考,
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吗 1、可以的。根据专升本考试政策,考生允许跨专业报考,但是仅是允许报相近专业。相近专业:2个专业中所学的课程有一部分相同就是相近专业,或属于同一个院系下面的同类专业。 2、很多院校之所以限制不准跨专业报考,是因为专科生和高考直接考进本科的学生相比基础薄弱,很多专升本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成绩不好,导致挂科等影响毕业。所以高校都不愿意接受跨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文科类的学生没有
可以跨专业升本科吗? 一、可允许跨专业的院校及其条件要求 根据专升本考试政策,考生允许跨专业报考,但是仅是允许报相近专业。相近专业:2个专业中所学的课程有一部分相同就是相近专业,或属于同一个院系下面的同类专业。 很多院校之所以限制不准跨专业报考,是因为专科生和高考直接考进本科的学生相比基础薄弱,很多专升本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成绩不好,导致挂科等影响毕业。所以高校都不愿意接受跨专业,特别
江苏省统招专升本可以跨专业吗 可以跨专业考, 就普通专升本招生专业而言,省份不同学校不同则所设专业也不尽相同,但一般与国家教育部所公布的普通本科专业设置相一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只能选择与专科阶段所学专业相对口的本科专业,也就说与普通高考不同,普通高校专升本在报考专业时,必须专业对口。另外,在院校选择上也受到一定限制,通常只能报考本省内设有相关对口专业的高校,不允许
要怎样才能专升本 如下: 1、统招专升本:统招专升本是针对大专在读人员继续提升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上过大专,或者已经离校基本没有机会了,统招专升本难就难在考试录取上,只要考上,几乎都能拿到本科证和学士学位证。 2、电大专升本:电大是开放式教学,奉行的是宽进严出。电大专升本和网络教育一样,参加一个入学考试,录取后期末考试大部分是开卷,拿学历也比较容易,但是含金量没法和自考比。
2024-06-21 02:45:12
2024-06-20 08:14:50
2024-06-23 12:51:22
2024-07-15 09:29:50
2024-03-20 15:58:22
2024-06-23 08:56:12